首页 > 小商品 > 问答 > 唐朝最流行日用品是什么,唐三彩是在古代用作生活用品吗

唐朝最流行日用品是什么,唐三彩是在古代用作生活用品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7-17 08:13:16 编辑:日用商品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唐三彩是在古代用作生活用品吗

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古人多用于殉葬。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人们热衷于文房陈设,是馈赠亲友的良品。
在中国的陶瓷制品中,有一种色彩斑斓的陶器制品,叫唐三彩。  唐三彩,是盛于唐代的一种带有多种釉色的彩色陶器的通称。它的釉色有绿、蓝、黄、白、赭、褐等多种,而一般以黄、绿、赭为主,所以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种。人物有文臣、武将、贵妇、男僮、女仆、艺人、胡人等。动物有马、骆驼、牛、羊、狮、虎等。器物有盛器、文房用具、室内用具等。古时,唐三彩很少用作日用品和陈设品,大部分用作随葬品,主要出产、流行于中国的中原地区,供这一带的大小官僚们使用。  唐三彩经过艺人们的精心制作,呈现出了各种深浅不同的黄、赭、绿、翠蓝、茄皮紫等色彩,产生了一种斑斓富丽的艺术效果。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釉质的自然下流,烧制好的唐三彩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  唐三彩的艺术造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特征。强壮有力、神态潇洒的武士俑、天王俑和肥壮丰满的马、骆驼等,充分表现了唐初国力的强盛;从脸部稍胖、体态丰满的女俑,可以看出唐朝人是以胖为美的……  千姿百态、色彩绚丽的唐三彩制品,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瑰宝。
不是吧 好像是陪葬用的
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人们热衷于文房陈设。古人多用于殉葬。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

唐三彩是在古代用作生活用品吗

2,为什么古代用瓷枕头

一为尊贵二为健康(有些材料确实对健康有好处)三为警醒(如“警枕”)四为风俗传统,古人用玉石、陶瓷、木头等特殊材料做枕头。五为发型(那种枕是为了适应古人发型)六为为了矫正头型的缺点。是用来整容的。在我国最古老的枕头是块,后来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作为枕头。以后逐步扩大到使用其他材料来制作枕头,例如竹枕、,、铜枕等等,历代留存下来数量最多的则是。是一种生活,它是中较为流行的一种造型。据说最初是作为陪葬的出现的,以后逐渐成为卧室的寝具和治病的工具。最早创烧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床上枕具。到了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造型非常丰富。当时较为流行的有几何形枕、兽形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等,造型精巧,制作细腻。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这一时期的瓷枕逐渐从实用品转向了的。明清以后,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开始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冥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代,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很著名的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提到的玉枕就是青白釉瓷枕。 枕,即瓷质的枕头,枕上用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有诗句。隋唐已有烧制,宋代以磁州窑、当阳峪窑 、扒村窑 、登封窑所出为多。形状有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鸡心形、椭圆形等,也有塑成婴孩、虎形、龙形的。定窑孩儿枕极为罕见,有卧女瓷枕、童子荷叶枕。 瓷枕(20张) 枕头是人们日常起居的重要生活用具。中国古代的枕头最早是以天然石块制作的,以后又逐步扩大到使用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其中以瓷枕的数量最多,应用最为广泛。同其它日用陶瓷一样,它是随着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唐朝时(公元618~907年)开始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最为鼎盛,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也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瓷枕的发展史上,以宋代(公元960~1279年)北方磁州窑系所烧的瓷枕最具有代表性。这一时期生产的瓷枕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包括几何形枕、兽型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瓷枕的装饰纹样也多彩多姿。较为普遍应用的纹饰有动植物纹、人物纹、山水纹、文字纹等。瓷枕的造型与纹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文化、习俗、时尚、追求等方面。这一点尤其以带有文字纹饰的瓷枕所表达出的最为明显。古代瓷枕的装饰手法按照不同朝代、不同产地也各有差别。唐和五代(公元7~10世纪)以前的瓷枕多以模印、细划绞胎等为主;宋金时代(公元10~13世纪)则以绘画为主,同时出现了更为 瓷枕复杂的装饰手法。随着制瓷业在工艺技术、造型装饰手法等方面的不断改进,瓷枕所展现出的工艺、艺术成就也越来越辉煌。除了宋代的磁州窑系之外,中国南北各地的许多著名瓷窑都曾烧制过精美的瓷枕,各地所产的瓷枕在工艺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也各有特色,其总体风格与相应的时代和瓷窑特色相一致。

为什么古代用瓷枕头

3,请问古时候的人日常用品牙膏是用什么代替的还有就是他们是怎么避

秦汉时期:  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东吴高荣墓发现的金制小杨枝,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2):23-24,1981)。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简史。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3):1-9,1981)之语。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隋唐五代时期:  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  两宋时期:  《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养生类纂》:“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  PS:两宋后,根据资料来看中国的口腔清洁方法没有再发展,想是一直沿用旧法。不过口腔各种病理的医疗倒有着一定的发展。  另附上关于"漱"的记载:  "漱"即洗涤的意思。在古书中早有记载,例如:《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洗。"说明古代已养成了早晨进行"盥洗"的习惯。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内。直接关于"漱口"的记载,见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这里指的是饭后漱口,也有人主张晚上漱口,认为晚上漱口对保护牙齿有更大的效果。宋代张呆著《医说》;"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后来有更多人主张,每天早晚两次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盐水、浓茶、酒为漱口剂,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关于酒剂漱口,《医说》:"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这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后,我国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揩齿法。  此外,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不过,墩煌石窟中的壁画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张用左右手同时擦牙。可见,那时的牙刷使用还不是普遍。  莫高窟的经变画,如唐《劳度叉斗经变》中,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揩齿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木齿”。不仅如此,鉴于牙齿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您健康”的一种表示呢。后来此法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方式。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 在往昔,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毕,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洁牙之后,方可去诵经礼拜。佛经《华严经》上甚至把嚼杨枝归纳有十大好处。它们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众毒;4.去齿垢;5.发口香;6.能名目;7.润泽喉咙;8.唇无皱裂;9.增益声气;10.食不爽味。  当然,虽说杨枝是洁牙的常用“齿木”,但齿木又并非只限于杨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寻合适的洁牙材料。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所以它们也可以成为齿木。  没有牙膏的时代,大家不仅能找到洁齿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来洁齿,看来比“刷”更为方便,实用。那么,咀嚼嫩树枝用以洁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认为确有良效。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参考资料:中医历史网http://www.cintcm.com/
刷牙好象是用盐和树棍吧……避孕……据说是用羊肠……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刷牙习惯自古有. 据考证,《礼记》中曾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说明我国在春秋 末期人们就已经每天早上用盐水漱口了。 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 宋代,已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来漱口。如果怕清洗不干净,便用手指代替现在的牙刷,再不然,就是先前说的杨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齿。 从古书记载来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也有青盐用布或者手指,再不然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用这些蘸了,擦牙齿,然后用清水漱口。

请问古时候的人日常用品牙膏是用什么代替的还有就是他们是怎么避

4,求古代生活用品的名称大全包括衣服发饰日用品兵器宫

你想看比较多资料的话可以看看《新唐书·食货志》这本书。 唐朝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稻米流脂粟米白”: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2)饮茶之风,南北朝时盛行于长江流域,到唐朝,已经风靡全国。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种茶技术有很大进步。我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都起源于我国。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唐朝人陆羽写的。后人称陆羽为“茶神”。 (3)唐朝的衣服,主要以丝、麻为原料。政府大力推广养蚕栽桑,农家的房前屋后多种桑树。蚕桑的主要产区仍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在发展。 (4)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唐代兴修水利工程遍及黄河、长江流域,边远地区也有。唐朝前期,大量荒地开辟出来,仓库里装满了粮食和布帛。人口也明显增加,唐玄宗时的户数是唐太宗时的近三倍。 唐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讲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5)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唐朝人喜欢穿色彩鲜艳的丝绸衣服。那里丝织业很发达,丝织技术高超,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以轻盈精薄著称。 陶瓷器是唐朝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碗、盘为主要餐具。那时瓷器的品种很多,以越窑的青窑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其中的精品,轻巧而釉色美丽。闻名于世的唐三彩(黄、绿、青),也是这时创制的,造型美观,是艺术珍品。 金属器具也是唐朝人的日常用品。富贵人家的金银器,品种繁多,造型新颖。金属器具的铸造工艺相当高,扬州铜镜就是代表。 (6)“长安百万家”:唐朝都市兴盛,繁华的大都会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唐都长安宏伟富丽。城内有市、坊,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坊是住宅区,市坊分开。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街道两边有排水设施。 长安城拥有百万人口,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市内店铺林立,有二百多种行业,四方珍奇积聚,繁华异常。唐代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衣服: 1、窄袖衫襦、长裙; 2、胡服; 3、女着男装。 4、襦裙服 发饰:飞天宝髻,双鬟望仙髻,抛家髻、羃离、铜梳、花簪 日用品:龙脑、沉水香、苜蓿香、、藿香、香泽、花子、螺黛、铜黛、燕支、粉、铅粉、香粉、面脂、手药、沈麝 兵器:井中月、百变菱枪、碧玉杖、弯月刀、裂马枪、禅钟、大圆满杖、五霸刀、霸刀、玉逍遥、定世鞭、归藏鞭 、袖里乾坤、夺命簪、红拂、鹰爪飞挝、金盾、独脚铜人、霸王斧、软钢鞭、鸟啄击、龙头杖、银龙杖、销魂彩衣、九节铜鞭、钢骨伞、护臂钢棍、射日月照、忘形扇、夺命齿环、射日刺月、拓木弓、飞天神遁、勾魂箫、星变手 宫殿:(咱只有大概的)大明宫,含元殿,太极宫,东宫,兴庆宫,含光殿,神武殿,掖庭宫,兴庆宫、华清殿......
你想看比较多资料的话可以看看《新唐书·食货志》这本书。 唐朝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稻米流脂粟米白”: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2)饮茶之风,南北朝时盛行于长江流域,到唐朝,已经风靡全国。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种茶技术有很大进步。我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都起源于我国。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唐朝人陆羽写的。后人称陆羽为“茶神”。 (3)唐朝的衣服,主要以丝、麻为原料。政府大力推广养蚕栽桑,农家的房前屋后多种桑树。蚕桑的主要产区仍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在发展。 (4)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唐代兴修水利工程遍及黄河、长江流域,边远地区也有。唐朝前期,大量荒地开辟出来,仓库里装满了粮食和布帛。人口也明显增加,唐玄宗时的户数是唐太宗时的近三倍。 唐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讲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5)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唐朝人喜欢穿色彩鲜艳的丝绸衣服。那里丝织业很发达,丝织技术高超,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以轻盈精薄著称。 陶瓷器是唐朝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碗、盘为主要餐具。那时瓷器的品种很多,以越窑的青窑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其中的精品,轻巧而釉色美丽。闻名于世的唐三彩(黄、绿、青),也是这时创制的,造型美观,是艺术珍品。 金属器具也是唐朝人的日常用品。富贵人家的金银器,品种繁多,造型新颖。金属器具的铸造工艺相当高,扬州铜镜就是代表。 (6)“长安百万家”:唐朝都市兴盛,繁华的大都会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唐都长安宏伟富丽。城内有市、坊,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坊是住宅区,市坊分开。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街道两边有排水设施。 长安城拥有百万人口,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市内店铺林立,有二百多种行业,四方珍奇积聚,繁华异常。唐代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 衣服: 1、窄袖衫襦、长裙; 2、胡服; 3、女着男装。 4、襦裙服 发饰:飞天宝髻,双鬟望仙髻,抛家髻、羃离、铜梳、花簪 日用品:龙脑、沉水香、苜蓿香、、藿香、香泽、花子、螺黛、铜黛、燕支、粉、铅粉、香粉、面脂、手药、沈麝 兵器:井中月、百变菱枪、碧玉杖、弯月刀、裂马枪、禅钟、大圆满杖、五霸刀、霸刀、玉逍遥、定世鞭、归藏鞭 、袖里乾坤、夺命簪、红拂、鹰爪飞挝、金盾、独脚铜人、霸王斧、软钢鞭、鸟啄击、龙头杖、银龙杖、销魂彩衣、九节铜鞭、钢骨伞、护臂钢棍、射日月照、忘形扇、夺命齿环、射日刺月、拓木弓、飞天神遁、勾魂箫、星变手 宫殿:(咱只有大概的)大明宫,含元殿,太极宫,东宫,兴庆宫,含光殿,神武殿,掖庭宫,兴庆宫、华清殿......

5,谁发明了牙膏

最早的牙膏是古埃及人发明的. (另外,最早发明牙刷是英国的威廉.艾迪斯. 最早的牙膏公司是英国高露洁.) —————————————————————— 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东吴高荣墓发现的金制小杨枝,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2):23-24,1981)。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简史。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3):1-9,1981)之语。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隋唐五代时期: 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 两宋时期: 《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养生类纂》:“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 PS:两宋后,根据资料来看中国的口腔清洁方法没有再发展,想是一直沿用旧法。不过口腔各种病理的医疗倒有着一定的发展。 另附上关于"漱"的记载: "漱"即洗涤的意思。在古书中早有记载,例如:《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洗。"说明古代已养成了早晨进行"盥洗"的习惯。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内。直接关于"漱口"的记载,见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这里指的是饭后漱口,也有人主张晚上漱口,认为晚上漱口对保护牙齿有更大的效果。宋代张呆著《医说》;"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后来有更多人主张,每天早晚两次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盐水、浓茶、酒为漱口剂,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关于酒剂漱口,《医说》:"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这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后,我国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揩齿法。 此外,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不过,墩煌石窟中的壁画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张用左右手同时擦牙。可见,那时的牙刷使用还不是普遍。 莫高窟的经变画,如唐《劳度叉斗经变》中,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揩齿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木齿”。不仅如此,鉴于牙齿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您健康”的一种表示呢。后来此法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方式。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 在往昔,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毕,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洁牙之后,方可去诵经礼拜。佛经《华严经》上甚至把嚼杨枝归纳有十大好处。它们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众毒;4.去齿垢;5.发口香;6.能名目;7.润泽喉咙;8.唇无皱裂;9.增益声气;10.食不爽味。 当然,虽说杨枝是洁牙的常用“齿木”,但齿木又并非只限于杨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寻合适的洁牙材料。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所以它们也可以成为齿木。 没有牙膏的时代,大家不仅能找到洁齿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来洁齿,看来比“刷”更为方便,实用。那么,咀嚼嫩树枝用以洁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认为确有良效。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最早的牙膏是古埃及人发明的。   最早发明牙刷是英国的威廉·艾迪斯。   最早的牙膏公司是英国佳洁士。   最早的含氟牙膏是1945在美国诞生的。最早的牙膏是古埃及人发明的. 洁齿品的使用可追溯到2000-2500年前,希腊人、罗马人、希伯莱人及佛教徒的早期著作中都有使用洁牙剂的记载,早期的洁齿品主要是白垩土、动物骨粉、浮石甚至铜绿,直到十九世纪还在使用牛骨粉和乌贼骨粉制成牙粉。用食盐刷牙和盐水漱口至今也还存在。而我国唐朝时期即已有中草药健齿、洁齿的验方。十八世纪英国开始工业化生产牙粉,牙粉才作为一种商品。1840年法国人发明了金属软管,为一些日常用品提供了合适的包装,这导致了一些商品形态的改革。1893年维也纳人塞格发明了牙膏并将牙膏装入软管中,从此牙膏开始大量发展并逐渐取代牙粉。 牙膏是在牙粉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早期的牙粉主要用碳酸钙作为磨擦剂、以肥皂为表面活性剂。上世纪四十年代起,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牙膏工业也得到很大的改进,一方面是新的磨擦剂、保湿剂、增稠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应用,使牙膏产品质量不断升级换代;另一方面,牙膏还从普通的洁齿功能发展为添加药物成为防治牙病的口腔卫生用品,最突出的是加氟牙膏,使龋齿病发病率大大减少。1945年,美国在以焦磷酸钙为磨擦剂、焦磷酸锡为稳定剂的牙膏中添加氟化亚锡,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加氟牙膏。 凡是使用过筷子者,不论华人或是老外,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可是它是何人发明?何时创造诞生?现在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堂堂中华古国,都找不到记载这一对人类文明做出伟大贡献的点滴文字资料,也许是我们的先民当时缺少文字,或是记录筷子的书籍佚失殆尽?总之,回答这个悬案的只有“史无记载”4个字。当然,研究筷箸文化,也不是找不到任何旁证材料。
文章TAG:唐朝最流行流行日用唐朝最流行日用品是什么

最近更新

  • 常州日用品品牌有哪些厂,常州旺达纸业常州日用品品牌有哪些厂,常州旺达纸业

    常州旺达纸业2,常州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制造类企业3,常州有哪些衬衫厂家4,常州家纺公司有哪些5,常州户外灯具厂家有哪些1,常州旺达纸业1常州来根日用造纸厂,常州迎春路步行街多宝大厦16032常州.....

    问答 日期:2025-07-17

  • 生活日用品包含哪些,请问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生活日用品包含哪些,请问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

    请问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2,日用品包括哪些3,家居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家居生活从这开始4,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家居必备生活用品清单5,日常生活必需品有哪些1,请问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这是每天都.....

    问答 日期:2025-07-17

  • 去桂林旅游需要哪些日用品,去桂林旅游一衣服和日用品应该准备哪些去桂林旅游需要哪些日用品,去桂林旅游一衣服和日用品应该准备哪些

    去桂林旅游一衣服和日用品应该准备哪些2,去桂林旅游要带什么3,现在去桂林玩需要带哪些东西1,去桂林旅游一衣服和日用品应该准备哪些衣服不用带太多,如果夏季就短袖、裙子、短裤、凉鞋即可;.....

    问答 日期:2025-07-17

  • 德国日用品超市有哪些东西,德国购物买什么德国日用品超市有哪些东西,德国购物买什么

    德国购物买什么2,德国的连锁超市有哪些3,德国哪里有卖厨房用品的超市4,去德国买点什么好5,德国超市里都卖哪些水果1,德国购物买什么啤酒香肠奶粉啤酒2,德国的连锁超市有哪些太多了,比较大的有.....

    问答 日期:2025-07-17

  • 定州市日用品商店电话定州市日用品商店电话

    苏州子怡日用品有限公司电话多少钱?安徽腾宇日用品有限公司电话多少钱?广东福地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电话多少钱?广东珍宝健康日用品科技有限公司电话多少钱?苏州子怡日用品有限公司联系方式.....

    问答 日期:2025-07-17

  • 林州日用品店电话多少啊林州日用品店电话多少啊

    安徽腾宇日用品有限公司电话多少钱?林州燕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网络技术推广、网页设计、网络运营服务、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广告设计;贵溪婚礼日用品店在哪?贵溪婚礼日.....

    问答 日期:2025-07-17

  • 纯铜能做什么日用品,日用品信息咨询是做什么的纯铜能做什么日用品,日用品信息咨询是做什么的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导线和日用品,与其他金属一起形成黄铜、青铜等用途广泛的合金。铜和铝在工业上可以用来做什么?H65黄铜用于制作五金、日用品、螺丝等产品,H65黄铜用于制作五金.....

    问答 日期:2025-07-17

  • 襄阳学校日用品厂家电话襄阳学校日用品厂家电话

    襄阳新东方学校自创办以来,将新东方优秀的办学质量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给襄阳。新东方培训机构襄阳-3襄阳-3/010,襄阳新东方学校成立于2004年6月9日,2012年6月1日晋升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

    问答 日期:2025-07-17